“一念之間就有可能是天和地、黑和白”
人物周刊:《狗十三》時隔五年突然上映了,為什么隔了這么多年才上映呢?
曹保平:還是等一個合適的時候吧。這電影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類型,有復雜的人物情感關系,放在幾年前,這樣的電影很容易被喧囂的商業市場給淹沒掉,我特別不甘心。我太在意《狗十三》這部片子本身可能得到的結果,這個結果是我心心念到的,我覺得它太應該讓太多的人看到。
人物周刊:你認為可能產生的這種共鳴和共情是什么?
曹保平:每個人的共情點可能不大一樣。電影的核心是講一個青春期的女孩,在人生最不穩定和變化最劇烈的時候,她自身的情感關系所帶來的問題。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,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,在她身上撞擊的時候,能夠散落出無數情感的碎裂和片段。
每場放映之后,都有各種年輕人給我講他們深藏的感受。你會發現,他們不是那種只會玩抖音、打游戲什么的、內在的東西完全沒有,不是的,他們內心復雜微妙的情感都有。只是我們是不是選擇去觸碰這些東西?這樣的觸碰我覺得很有價值。
人物周刊:觸碰的價值何在?
曹保平:你會讓觀眾去思考——你的青春期發生了什么?這些發生的事情所帶來的后果,以后我們怎么去規避?這對一個人之后的人生,他們的下一代,都會產生無限的作用和價值。你不去反思和審視這些事情,永遠不會有改變。
人物周刊:作為一個成年男性,如何去理解一個少女的成長?她可能會不同于男性成長的感受。
曹保平:人類的情感非常多的相通,甚至在一個寵物身上,都能夠窺視到復雜的人類情感。這不是一個性別問題,而是人的性格組成問題。男性可能沒有女性內心的那種微妙和復雜,但是可以體味得到,這依然是相通的。比如我讀愛麗絲·門羅和卡羅爾·歐茨的小說,覺得她倆寫女人的那種反復和細微,有時候達到了讓我戰栗的程度。我都不知道原來女人之間有那么微妙的情感,以及那種情感背后隱藏的豐富性、復雜性,甚至是殘酷性。但讀了她們的小說之后,我立刻就能夠敏銳地發現,原來生活中有的女人是那樣的,一下子就能打通。
人物周刊:這種情感的細微復雜之處原本就存在,只不過沒有被矚目和被發現。
曹保平:所以,我覺得這不代表你沒有感受,而只能代表這部小說或者這個作者的偉大——她發現了你慣常漠然的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事,而那個不經意背后其實有那么多的豐富和復雜。不只是女性當中,男人當中也有存在而沒有被表現的情感和復雜,也可能是被漠視了。一個好的創作者,能把這些東西的復雜性呈現在你面前。
人物周刊:門羅和歐茨的哪篇小說的具體細節打動了你?
曹保平:我記得應該是歐茨的小說,有時候會記混,說的是一個女人跑到一個流浪漢家中的一下午的經歷。讓人覺得有可能是一個高度犯罪的現場,可是在那么微妙的一瞬間,沒有事情發生,但有可能跨入這微妙的一瞬間,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世界。歐茨寫的就是這種臨界點。
臨界點的那一刻,真是太微妙太牛逼的東西了。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就是“一念之差”,這個詞多偉大,一念之間就有可能是天和地、黑和白,會顛覆和改變一個人甚至很多人的命運??赡苁强罩械囊唤z氣息,可能是沒往前再動那一下,可能稍微遲疑了幾秒,可能大腦空白了一下,這事就過去了。好多偉大的作品,恰恰是呈現和描寫我們生活中經常被忽略和觸及不到的那種喜悲。大的生生死死是一個作品容易表達的,但是那種微妙的臨界點是一個作品很難夠著的。這些東西在電影里呈現也比較難,有時候,文學的復雜電影可能很難表現。
人物周刊:你認為電影和文學的不同之處在哪里?
曹保平:電影有自己獨特的語言,這個語言和文學的語言不是一種語言。比如說,光影聲色有可能能造型出一種情緒或者氛圍,是文字抵達不了的。因為電影是很具體地呈現在你面前,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腦皮層,你可能就會有直接的反應。但文學不是這樣,文學永遠會給每一個閱讀者自我填充的空間,每個人的性格不同,審美不同、受教育程度不同、可能填充的那個信息的量就不同。文學的想象力所觸及的邊界,遠遠不是一個電影的聲色光影所能觸及的邊界,文學更復雜。
?
“人大抵都是在懵懂中成長的”
人物周刊:你年輕的時候也是文學青年,當年報考電影學院也是投了一篇小說,獲得了報名資格,那篇小說寫的是什么故事?
曹保平:寫的是一段模糊而朦朧的愛情。我中專剛畢業的時候,去一個城市邊緣的地方,在那里有一段短暫的學習時間,在這段時間里,和一個女孩之間產生的模糊而朦朧的愛情。
人物周刊:是根據你的個人經歷寫的?
曹保平:年輕的時候,永遠都是沉浸在這種其實很無聊的悲傷里?,F在一想,當時的情緒剛好達到很強烈的程度,就寫成了小說,正好當時要考電影學院,剛寫完,就投了過去,稀里糊涂就過了。
人物周刊:報考電影學院的時候,你在哪里工作?
曹保平:山西大同的人事局。當時還不叫公務員吧,叫政府干部。當時改革開放還沒多少年,還是計劃經濟,這樣穩定的一份工作,很多人都羨慕,要是能在那個位置一直待下去的話,大家會覺得你是前途無量的那種人。但對我來說,是一個了無興趣的地方??墒沁x擇放棄也挺難的。最后還是放棄了,這也是和性格有關。你的心里還是有一頭野獸,你還是摁不住。
人物周刊:有沒有設想過,如果當時放棄掉了工作,又沒考上電影學院,現在的曹保平會是怎樣的一個人?
曹保平:有非常多的人是這樣的,人生全賭輸了。還是我剛才說的,你心里的那頭猛獸,到底有多猛,到底有多野?如果那頭猛獸足夠野,那你可能就是按捺不??;有可能你沖出去就長大了、成功了,也可能沖出去那頭猛獸就死掉了。本來很好的生活,因為這頭猛獸,最后變得支離破碎,什么都不是了。其實,我們永遠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。
人物周刊:對你來說,有沒有某一時刻,自己感到“成長”了?
曹保平:我覺得自己沒有這樣的時刻。人大抵都是在懵懂中成長的,當你能意識到自己成長了,其實那個階段已經過去了。就像寫作,我當時那么熱愛寫作,作為一個文藝青年,開始瞎寫一些東西的時候,日思夜想,什么時候真的能成為一個作家就牛逼了。后來你發現,永遠沒有這個臨界點,你從來沒有覺得在哪一刻,你就是作家,或者你就是編劇了。當年寫東西的時候,我也不知道哪天可能我的一個作品被拍了。
以前我在寫劇本的時候覺得,這寫的都是什么啊,我永遠覺得還有很多問題,還沒有達到自己認為的那種完美和牛逼的程度??墒悄?,這些作品可能就被發表了,被拍了。之后呢,又被發表了又被拍了。這個過程當中,會被大家叫好,覺得很棒。但是我依然沒有覺得這是完美的。當你還在努力地成為你夢寐以求的作家或者編劇的時候,別人已經認為你是了。沒有清晰的那么一個分界點,是混混沌沌的緩慢的一個過程,回過頭去看,誒,我好像已經是了?
人物周刊:你開始做編劇和導演的時候,有怎樣的經歷,是怎樣被認可的?
曹保平:舉一個例子。我剛畢業的時候,寫的第一個劇本,是和云南合作,那邊看了之后,覺得得調整成他們想要的那個東西,但這樣一來,就成為一個簡單的宣傳片了。剛畢業的人,藝術的野心多么大,不愿意改。他們就找別人去拍,拍出一個誰都不知道的爛電影。
再舉個例子。大概90年代中期的時候,我已經寫過好幾個劇本,別人認為我是一個不錯的編劇了,我自己開始想要做導演。上海有人就把我請去,我劇本寫完之后,大家覺得不錯,有人就看上了,想自己拍這個劇本。這就和你的初衷發生沖突了。讓人家去拍,你可以拿到稿費,作品可以出來。另外一個選擇是,你的劇本拿走,他們不付錢,電影也不拍了,他們覺得在你身上賭這件事不放心。又說到心里的這頭猛獸了,有多么猛?你能不能摁得住。我當時覺得,我做這么長時間的努力,想實現那個愿望,如果沒有實現的話,我就委屈了自己,覺得這事不行。我摁不住那頭猛獸,我就把劇本拿回來了。劇本拿回來以后,迄今為止都沒拍,依然在我這放著。
類似的事情,我遇到過很多,就看你要什么了?,F在回頭去看這些事情,你說自己一定吃虧嗎?我覺得不吃虧。你還是要堅持你自己的東西。當年別人不接受的東西,并沒有廢掉,你要有足夠的耐性來守住這些東西。如果沒守住,才真的是浪費掉了。
?
“情緒和巨大的沖突壓在下面,表層就是生活的瑣碎”
人物周刊:當你拿到學生寫的《狗十三》的劇本,你說過,最開始對劇本沒太大感覺,隔了一年之后才有感覺,這期間發生了什么變化?
曹保平:最開始看的過程中,發現有很多地方特別打動我,讓我覺得劇本不單薄,很有力量。比如說,每一層情緒里面,你很難簡單地判斷目的性與對錯,中間裹挾著太多的情緒,而那些情緒都是準確的。
我一開始沒有想拍,覺得離我太遠,所謂遠,并不是說你感受不到這些東西,而是這畢竟是一個13歲小女孩的生活。對我而言,現在拍的電影,要處理的東西,可能都會是更大更復雜,或者該怎么說呢?格局更大一些,就類似于那樣的東西吧。
雖然很喜歡,但我覺得可能更適合別人拍,也不太像我的敘事系統。我的敘事系統里,風格都很強烈?!豆肥愤@個故事,很多地方都很隱忍,情緒和巨大的沖突都是壓在下面的,表層其實就是生活的瑣碎。劇中的女孩也不是一個性格特別極端的人,她就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孩子,這個孩子是你生活中天天都能碰到的那種普通的孩子。表面上很平淡,但是她蘊含的力量其實很強大。我拍的許多東西,情緒都是外化的,沖突都是很猛烈很直接。所以當時覺得有點遠。
那段時間,我還在準備拍一個《白麻雀》的項目,但擱置下來了。我又拿起《狗十三》的劇本看,一年前的那個感受絲毫沒減,勁兒還在,我突然就覺得這是可以做的?,F在的成片和原劇本區別還是非常大,我還是有意地把劇本往我的風格和語境上面拽了很多,很多沖突,我都是拎出來,堆到臉上,讓這個強度直接呈現,而不是藏在后面。沒準換一種方式,拍得特別冷峻,會是另外一個勁兒,會更加作者化和風格化。我現在的做法,某種意義上離主流劇情片的方向更近一些。至于哪個更好,其實也說不好。
人物周刊:那這是一部趨向于藝術片的商業片?
曹保平:截然的劃分會比較粗暴,用“劇情片”來說《狗十三》比較合適。以家庭、復雜的人物關系或人物情感為基礎的劇情片,其實有很多。比如李安早期的片子,《喜宴》、《推手》、《飲食男女》全是這樣,都是一個個家庭,強劇情,實際上每個人物的命運都挺出乎意料。像《飲食男女》里面的每一個人,到后面都嚇你一跳,都好復雜,但是能說《飲食男女》是商業片嗎?其實是商業片,但是好像和那種貌似粗暴的商業片不是一個概念,對吧?那《飲食男女》是文藝片嗎?它肯定有文藝的屬性,但是又不是像貝拉塔爾那樣的特別悶的文藝片。所以,都不盡然。
《狗十三》劇照,張雪迎飾演李玩
?
人物周刊:《狗十三》看上去是個青春片,但比一些強調“小”的青春片,表現的東西又更“大”一些。
曹保平:肯定有青春片的特點,但又不止于談一個簡單的“青春”。這部片子不是說小情小愛,小煩惱小憂傷,涉及的還是非常深邃和復雜的社會問題,是一代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初始行為和方式。說大一點,這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氣質。國家的形象,就是由鮮活的一個個家庭和一個個事件構成。
這部電影在探討一個中國家庭的倫理、道德和價值。各方面觀念構成了這樣的一個家庭,這些觀念帶來的問題,值不值得去省思、回味和反觀?這對于這部電影來說是最有價值的。
人物周刊:《狗十三》里雖然是一個現代家庭,但能看到中國傳統里某些一脈相承的東西,許多細小的片段閃現的不只是家庭的特質了,是文化的某種特質。
曹保平:我覺得中國的許多家庭其實還是威權家庭。我們從頭就不是崇尚個體價值和個體生命意義的結構,我們從根上開始就不是,我們崇尚的是儒家傳統,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要有秩序、有尊卑威權。這就必然會帶來對個體的某種意義的輕視和傷害。尤其是對女性,那些不可觸及的傷害永遠會存在??墒堑搅烁母镩_放之后,到了21世紀,資訊和信息吸收得更多了,觀念開始變化了,開始掙扎于個體的自由、個人的權利與被尊重,這與傳統的撕裂一定會帶來問題。
李玩的成長不能說殘酷,不能說悲慘,都談不上,而是在這樣一個社會結構下面,這是你的成長必經之路。對于很多家長而言,所謂的“懂事”和“長大”,就是你不再鬧騰,不再為了自己生命本能想要的那些東西而去苦苦追求。你必須放棄很多東西才能進入到社會的秩序和規則里去,你才能生存。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,這也有合理性和客觀性,因為只有規則才能讓這個社會運轉起來。這仿佛變成了一個無解的話題。你說李玩都是對的嗎?也不能說完全對。你說李玩不委屈嗎?當然委屈。你說父親不委屈嗎?當然也很委屈。父親應該用暴力的手段去對待一個孩子嗎?當然不應該。
人物周刊:你的電影似乎都執迷于表達這種復雜性,看完電影,其實是沒法做一個簡單判斷的。
曹保平:問題太龐大太復雜,但是我依然覺得努力去正視這些問題,是進步的一個方面?;蛘哒f,至少得讓自己獲得更好的成長辦法。我們剛才說了那么多無解,但不能選擇麻木,或者選擇聽之任之,在有限的空間里,其實也還是有大家可以商榷的余地和共處的模式。不能為了規則秩序,就無視這種傷害;也不能說有了這種傷害,規則秩序就全都不要了。
這幾天我一直在說,可怕的是我們太會選擇忘記。因為疼,所以不想碰,而不想碰的這個東西一直會延續。中國俗話里說的——“十年媳婦熬成婆”,就是這么一個意思,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,你憑什么不可以?許多人不會去想過來的時候多么艱難,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也能過來?對于這些事情,大多數人在沒有針扎的情況下,是不會去思考的,而是會下意識地遺忘和復制。
人物周刊:你自己作為兒子或父親,是怎么對待這個問題的?
曹保平:我有這么多話說,就因為我有切身的體悟。我后來通過閱讀,又從事了這樣一個職業,這個職業天然地要觸及人類很多本質的東西,開始去面對這些問題,才會有我剛才說的這些話。如果我不閱讀,也不從事這個工作,也不思考,那我很可能選擇的就是麻木,就這樣下去吧。人類之所以能延續下來,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積累的經驗而生存,而所謂的經驗本身,就是復制,很多時候是麻木地復制。
人物周刊:你以前說過,你的電影絕對不只是拍一個好看的故事,背后一定要有獨特的表達。
曹保平:有所表達,這是最根本的。有很多簡單的電影,你也不能說什么都不是,也有完整的故事,但是沒有相對深入的思考和表達,這些電影我不會去拍。